成果展示

隊伍名稱 要活就要動
作品名稱 跟著我一起做
指導教授 黃有評
團隊成員 呂明憲、周郁傑、林逸晉、簡川隆
作品介紹 一、研究目的傳統復健往往需要復健師在旁指導,以自身經驗判定患者動作是否正確,然而現有的復健系統有以下三個痛點:(1)無法得知使用者在家是否有在復健或運動。(2) 每天復健或運動多久?(3)每次動作成效如何量化分析、長期記錄及追蹤?為了減輕復健師的工作負擔,本作品提出一套量化評估復健成效的系統來輔助復健,系統由「人型機器人復健動作示範系統」與「AI人體骨架追蹤系統」所組成。本系統具有以下特色:(1)透過人型機器人的示範,彌補示範影片無法清楚表達立體角度的問題,讓患者可以更容易地跟隨與重複練習復健運動的動作流程,以提升復健成效。(2)在人型機器人頭部安裝攝影機,如同復健師眼睛一樣,用於捕捉患者的人體骨架資訊,並將偵測出的骨架資訊與復健師的標準動作進行比較,計算其相似程度。(3)最後,對每次的復健運動給出評分,協助了解復健的有效性,以減少無效的復健動作,提高整體復健成效。二、研究方法本作品植基於人工智慧和電腦視覺技術提出一套「智慧型復健評估系統」,由「失能礙一生,復能一百分」為發想,並以動態時間校正與骨架校正的技術,設計一套成效評估方法。本作品參考臨床職能治療師針對巴金森氏症患者之LSVT-BIG復健運動來測試模型,再利用所設計之成效評估方法,在患者復健後將其復健過程量化,使患者與治療師能快速了解復健運動是否有效,並有效達成失能復能。三、具體作法分為下列幾個階段:1.利用3D列印技術,設計一款人型機器人來協助患者學習復健動作流程。2.將LSVT-BIG增加到資料集中,訓練OpenPose骨架辨識模型以提高復健場景下的準確率。3.利用輕量化OpenPose偵測人體骨架,以較快的速度追蹤患者之復健動作。 4.與復健師標準動作影片比對,透過DTW動態調整速度,再利用縮放平移將骨架校正至同一基準,計算其相似度並給予患者復健分數。5.將歷史分數上傳至雲端儲存,並繪製成折線圖顯示於網頁。四、預期成果: 1.提出一套智慧型復健評估系統。2.利用人型機器人示範動作,讓患者能更了解復健動作的角度與流程。3.本系統經模型訓練後可有效追蹤復健時的骨架。4.透過本系統之成效評估方法,量化出復健成效,可有效幫助評斷失能復能的進程。5.系統計算完後,將患者的復健分數上傳至雲端,供復健師長期記錄與追蹤。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