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隊伍名稱 箱箱肥美
作品名稱 海上箱網養殖自動餵料系統之設計
指導教授 黃有評
團隊成員 蘇傳淵、劉家均、李彥輝、陳立朋
作品介紹 臺灣雖為遠洋漁業大國,但遠洋捕撈漁獲有九成直接外銷,實際上臺灣餐桌上的海鮮自給率不到六成,其中以養殖漁業為最大宗。2018年臺灣水產養殖業產值更首度超越遠洋漁業,近百分之七十七的產量為內銷。然而水產養殖近年也面臨一些挑戰,包含各項成本的上漲,漁業人口高齡化的問題更是不容忽視。根據漁業署110年統計資料,漁業從事業者平均年齡為57.3歲,顯示有高齡化的現象。 臺灣在發展海上箱網養殖方面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近年來,海上箱網養殖已成為世界上先進海洋國家爭相發展的產業。隨著該產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專家與廠商競相投入到自動監控系統的設計中,希冀以人工智慧、影像處理技術和自動控制等方法來解決傳統產業的人力短缺問題。海上箱網養殖具有不使用陸地水土資源、收成及單位水體生產力高等優點,且利用純淨無污染的海水養殖,因此養殖之魚類肉質鮮甜味美,廣受消費者青睞。 由於箱網養殖多採人工投餵方式,經常憑藉經驗來判斷飼料投餵是否足夠,易發生過量投餵的情形。飼料支出約佔箱網養殖成本的5成,若能減少浪費,便可大幅降低養殖成本,增加利潤,還可減少污染問題,使養殖環境維持乾淨,魚體保持健康。 本作品針對海上箱網養殖的餵料問題,進行痛點改善,設計一套自動餵料系統,旨在降低養殖業者飼養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減少餵料浪費,亦可大幅減輕養殖人力的需求。透過本研發技術的應用,將可推動海上箱網養殖邁向更智慧化和永續發展的路徑。因此,本作品主要研究的重點是如何以自動、精確且有效率的方式,來協助業者最大化收益。 本作品將影像辨識技術與人工智慧演算法融合傳統水產養殖的相關知識,透過監測魚群進食之頻率、計算最佳飼料投放量等流程設計一套智慧化餵料系統,以「箱箱肥美」為名,旨在能有效掌握餵食量與魚體成長間的關係。研究將以海鱺魚為例,藉由人工智慧、影像辨識等技術來設計自動餵食系統,並以控制組和對照組來長期比較投餵飼料量和魚體成長情形,以驗證所提方法之有效性。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