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隊伍名稱 做工的人
作品名稱 定位追蹤與危險通報之工安帽系統
指導教授 陳文平
團隊成員 楊杰儒、鄭冠廷、何宜軒
作品介紹 建築及公共工程產業長期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力,但工地現場仍時常發生導致重大傷亡的工安事故。許多事件的根源來自工地環境複雜、管理機制不足,以及現行安全監測與告警措施無法即時反映現場狀況。儘管產業技術與工安法規持續進步,統計資料顯示重大職災的發生率並未顯著下降,反映現行的安全管理方式仍有改善空間。 在現場作業規範中,工人必須佩戴工安帽以確保頭部防護。然而,實務上工人因悶熱、重量或長時間佩戴不適等因素,時常自行脫帽或未正確佩戴,使事故風險大幅增加。若因未佩戴工安帽而遭查獲,不僅會造成業主受罰與違規記錄,也會影響企業的形象與工地的安全評級。此情況反映出工人舒適性與安全規範之間存在落差,顯示智慧化監測系統的重要性。 除了安全配備的問題外,工地作業也受到個人健康狀態的影響。施工環境通常伴隨高溫、長時間勞動與高度壓力,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熱危害或其他突發性身體不適。近年發生的案例包括工人在作業期間突然心肌梗塞、因中暑或熱衰竭而倒地等事件,顯示生理狀態監測不足所帶來的重大風險。如果能即時掌握心率、體溫等指標,便有機會在症狀惡化之前進行預警,避免許多意外。 市場上雖已有部分企業推出智慧工安帽產品,但多數系統仍存在功能不完善、回饋延遲、定位精度不足等問題。例如部分系統高度依賴外部網路頻寬進行通訊,一旦在訊號不良的工地環境下,便容易造成資料傳輸延遲,無法提供真正的即時危險通報。同時,現有產品多缺乏可靠的室內定位能力,使得在金屬結構密集或遮蔽物較多的場域中,定位誤差明顯增加,限制了其在實際工地中的應用。 因此,本作品提出一套「定位追蹤與危險通報之工安帽系統」,旨在解決現行工安管理中資訊延遲、定位不準、生理監測不足與佩戴偵測不易等問題。本系統整合 UWB 室內定位技術、生理感測模組、異常行為判斷邏輯,以及 MQTT 與 WebSocket 等即時通訊協定,能快速捕捉工人的位置變化、生理狀態與危險事件,並即時回傳至管理端。透過此系統,工地監督者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到異常警示,大幅縮短事故反應時間,有效提升作業安全與現場管理效率。
照片